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2月8日,在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披露(E)、社会信息披露(S)、公司治理信息披露(G)三大方面进行披露。属于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截至2月28日,有458家上市公司(含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等)被列入强制披露ESG报告名单,涉及40个行业;42家中国酒业上市公司仅有一半披露了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称ESG报告);A股上市公司中有11家酒企进入强制披露名单。
事实上,在强制披露要求发布前,ESG评级市场已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但截至目前,国内外仍未有公认统一的ESG评估标准,不同的评价标准之间往往因政策体制、文化背景等差异而有所不同。市场普遍认为,中国酒企作为具有本土特色的行业,其ESG评级表现整体被以国际机构主导的ESG评估体系所低估。
据公开消息,国内酒企在MSCI、晨星等国际公认的评价体系中的评级普遍低于国际同行。酒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冲突吗?中国酒企国际ESG评级为何不高?建立中国本土的酒业ESG披露标准可行吗?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不仅是酒企,中国企业在以国际机构主导的评价体系下普遍面临评级低于国际同行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酒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如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水行业的ESG评级标准与国际标准相融合,并在语言体系上确保被国际机构所理解和接受,是未来酒水行业获得国际投资者认可,推动中国酒企走出国门的关键。施懿宸还指出,未来环境风险是酒企ESG投资应重点关注的考量因素,环境表现将成为中国酒企提升ESG评级的关键。
南方财经:当前国内酒水行业ESG报告披露情况如何?ESG评分与企业经营情况相关性如何体现?
施懿宸:根据IIGF(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最新数据,2023年,38家酒水A股上市公司中,有76%的酒企发布了2022年ESG或社会责任报告,其中14家酒企披露了独立的ESG报告,其余15家也披露了独立的CSR(社会责任)报告。
根据IIGF评级数据,酒水企业最近6年ESG三个维度评分趋势中,环境维度评分比社会和治理维度上升幅度大,从落后变为领先,可以看出酒水企业对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社会和治理维度呈现稳定波动增长,酒水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情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整体来说,国内酒水企业ESG整体表现尚可,但仍有可提升空间。
从国际评级来看,MSCI对国内酒水企业的评级整体偏低,主要集中在B和CCC等低分段。
此外,据IIGF过去5年数据分析来看,ESG评分与各酒企的市值、销售额太欣新材料科技、市净率等指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也说明了提升企业ESG表现对酒企的良性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南方财经:目前国内酒企在国际评级机构的ESG评级普遍低于国外酒企,主要原因是什么?
施懿宸:事实上,除了金融业外,目前国内很多行业企业在国际评级机构的ESG评级中位数为B,评级结果普遍较低,而这种现象在酒水行业更加明显。目前酒企评级大部分位于B的中位数以下,这和国际ESG评价体系与中国实际国情存在矛盾有直接关联。
首先,由于企业治理制度不同,中国酒企在公司治理(governance)一项“拖了后腿”。中国国企的治理结构与西方“经营权所有权分离”的企业治理结构不同,因此国际评级机构对国企在企业治理一项的打分普遍偏低。事实上,国企的现代化治理结构强调“尽职管理”,从顶层设计层面来说更符合中国国情,更有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但这一点目前比较难被国际评级机构所理解。
在社会(social)领域,国内外对于理念的理解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实际上,国内酒类企业在公益事业上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然而,由于在“扶贫”和“共同富裕”等议题上缺乏国际共识太欣新材料科技,这些努力并未被国际评级机构充分理解,并在“慈善”等相关评分项目中得到体现。因此,中国企业在公益领域的实际成效并没有在其ESG评价中得到充分地反映。此外,国际评级体系中对慈善项目的权重并不显著,这意味着即便国内酒企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表现活跃,也难以与评级指标相吻合,从而转化为有效的评分提升。
在环境(environmental)评价指标方面,酒企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国内酒企在披露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间接排放)的环境影响信息方面做得不够充分。此外,鉴于酒企对水资源的高需求,而水资源的保护又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相连,国内酒企在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信息公开程度不足,这对其环境评分造成了不利影响。未来酒企需要在这些关键领域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和保护措施的实施。
南方财经:从评级结果和企业实际表现来看,中国酒企的ESG表现是否被低估了?
施懿宸:是的。由于国际评级体系与国内企业的经营理念之间存在差异,大部分企业在评级结果上由于“偏科”而吃亏。未来,中国企业要提升在国际市场的ESG评级,就必须重视国际标准,深入分析评级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及权重,据此调整自身的信息披露范围和改进措施。
施懿宸:制定针对特定行业的ESG评价标准是有必要的,但评价标准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与其他评价体系的相互关联性,更要具有前瞻性,确保评价指标能够与国际标准相协调,获得国际认可。
强制披露时代到来,各行各业建立更具针对性的ESG评级标准是必然趋势,未来评级标准、评级公司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未来要面对来自国资委、证监会、第三方协会、国际机构等各方标准,标准有差异有重叠,如何整合各方内容是我们更需关注的部分。
另一值得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水行业的ESG评级标准与国际标准相融合。从短期来看,资本市场北上资金活跃,相较于国内投资者,国际投资者更加重视企业的ESG表现。而从长远来看,未来中国白酒文化有潜力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普及。因此,酒水行业的评价体系在构建时不仅需要借鉴国际标准,还应在语言体系上确保被国际机构所理解和接受。
南方财经:在当前ESG评价体系下,不少投资者仍重仓酒水,特别是白酒行业。资本市场对酒水行业的投资理念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投资者更应关注酒企哪方面的ESG风险?
施懿宸:酒水企业,尤其是白酒企业,以其丰厚的毛利率和稳定的现金流,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优质投资对象,长期以来备受投资者青睐。然而,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逐步实施以及国际评价体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加深,投资者对酒企的投资态度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性。
在2018年之前,资本市场对ESG标准的关注尚不显著。但随着2018年A股市场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ESG议题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和投资者的视野,投资者逐渐重视ESG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权重。自2020年中国宣布“双碳”目标后,酒企在国际评级中的表现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ESG议题的关注。
考虑到酒企的独特性,未来投资者在评估酒企时,必须将环境风险太欣新材料科技,尤其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风险,纳入投资决策中的关键考量点。
施懿宸:正如投资者应当关注的重点风险一样,环境方面也是中国酒企在未来提升其ESG表现的关键领域。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酒企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能源节约与减排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披露的信息还不够充分。具体到实践层面,国内酒企在这些关键环境领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治理方面,中国企业除了提升自身管理效率和治理科学性外,还可以更关注企业的多元发展和股东权益,如提高女性董事、女性员工比例,提高分红频率等。
在社会部分,中国酒企实际上已经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做出了不少积极的努力,但企业仍需加强对劳工权益保护以及社区影响等社会治理方面的关注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