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几天,酒店业天天有大事发生:京东买了翠宫饭店、滴滴投资1亿美元给印度连锁酒店、携程丽呈和远洲牵手了...各位大佬一开春动作就这么大也不怕闪了老寒腰,不过这样也好,我们酒店人也不缺瓜吃,那么现在就来盘一盘,八一八,大佬们纷纷打入酒店行业到底想干啥?
2月11日有媒体爆出,据企查查网站显示,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尚科”) 27亿受让了北京翠宫饭店有限公司100%股权,京东尚科已成为北京翠宫饭店的唯一股东。据公开的工商资料显示,本次的收购方京东尚科为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强东。当日下午,针对京东收购北京翠宫饭店一事,其副总裁宋旸在朋友圈回应,“不是为开酒店,也不是为了开发布会,就是用做办公场地”。
消息一经传出,大大小小的媒体扑面而来,360°无死角报道:《27亿盘下翠宫饭店!刘强东:23年前失去的,今天我要拿回来!》《土豪!京东收购北京翠宫饭店主要用来办公》《翠宫往事:曾经的互联网大佬福地,刘强东27亿入主》《曾见证小米手机诞生的那家饭店要卖了》……
事实上,据工商资料显示,春节前的2月2日,北京翠宫饭店股权已发生变更,京东全资子公司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京东尚科)成为其唯一股东,刘强东的助理张雱任翠宫饭店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而这一波媒体操作,让“翠宫饭店”的搜索指数达到近一个月的峰值——增长566%。
关于收购后的猜想,至今未停。具体是,为了圆刘强东的餐饮梦,还是就像宋旸所说做办公场地,还是京东真的要开始布局酒店业……总之未完待续。
2月14日,据外媒最新消息,印度住宿行业连锁公司“OYO酒店和民宿公司”日前获得了滴滴出行公司的1亿美元投资,此次投资交易将OYO公司估值为50亿美元,至此,总额十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已经正式结束。
滴滴出行此次投资交易的操盘公司为旗下的Star Virtue投资公司。知情人士表示,OYO公司已开始将中国市场称之为第二个家乡市场,滴滴公司投资的资金可能用于OYO公司快速增长的中国业务。
自2017年11月OYO在深圳开出第一家酒店,截至2018年12月31日,OYO酒店已在中国的290个城市运营超过5500家酒店和25万间客房,员工已超过6000名。
前后不过1年,“花更少,住更好”OYO在中国市场的成长速度惊人,发展规模惊人,在资本市场上的人气更是惊人。2018年9月,它获得了软银、光速、红杉和Greenoaks Capital.等联合投资的6亿美元,这也是中国酒店业史上单次融资规模的私募融资。
在资本的助攻之下,印度OYO收购本土联合办公初创公司Innov8,正式进军到联合办公行业。据外媒消息,该公司将在美国推出其首家OYO联排别墅(OYO Townhouses ),继续其成为全球最大连锁酒店的努力。这是要通吃啊。
2月份14日情人节,一张“携手致远”官宣海报刷了一波:携程和远洲牵手了。高调秀恩爱。2月15日,双方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开展酒店管理方面的强强合作,共建新型酒店生态圈。
此次的合作对双方来说,均为集团层面规模化的“首发”战略合作。2018年10月,携程正式宣布成立自己的酒店品牌“丽呈”,就在行业中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为了建立更大更开放的合作生态圈,丽呈酒店集团牵手远洲酒店联合打造“丽呈远洲”和“丽呈逸廷”标准化酒店品牌产品线,利用各自线上和线下优势,强强联手,以“数据化+精细化管理”的组合模式向外输出品牌并快速拓展,将其打造成为标准化的强势品牌产品线,共同推动酒店业务的良性发展。
一句话,丽呈将不满足于整合单体酒店市场,开始与更多的酒店集团开放合作。携程真的把“丽呈”当成一个真正的轻资产酒店管理公司去运营。
京东买了翠宫饭店——线上流量巨头以接盘的名义布局自己的生态圈,线下亏损酒店“借尸还魂”赢得生存的第二春;
OYO超强融资疯狂发展——没有实体酒店的支持和运营经验,没有OTA强大的系统和技术资本,它在某种意义上像是资本按照互联网思维炮制出来的流量小生,能否走得长远,还得看粉丝(消费者)买不买单;
丽呈远洲签约——线上巨头赋能线下企业,线下企业吸引线上流量又反过来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
所以这样看来,也就不存在什么线上和线下争夺流量入口的事情,最终的结果都为了流量变现、盈利啊。
如此看来,2019年的流量之争根本就不存在“胳膊拧大腿”的事情,甚至在未来还有可能变成“无稽之谈”,因为消费者要体验、运营商要变现,不能变现的流量渠道都不是好渠道。借用张艺兴在《吐槽大会》的一句话:“流量迟早会有用完的一天,实力和品质才是支持自己能够一直走下去的支撑”。对于产品和内容的深度和精细化运营才是2019年的重中之重。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倍速发展的今天,“流量”给大集团带来了边际成本优势,却成为小企业存活的杀手。相信所有的干企业的人都将面临的另外一个选择问题就是“大”还是“小”的问题,有的时候,甚至是被动选择——有的小企业肯本就不知道自己怎么被大企业吃掉的
笔者在过往的采访中不止一次跟一些行业大咖探讨过:同样是做大,为什么国外企业更多的是在一个领域里创立多元化品牌,而国内的企业原本都是单一的品牌发家、长着长着、就变成了多元化的领域多元化的品牌。
“太多集团和酒管公司,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需求、为了在中国更多占领市场份额,把自身的品牌和体系给搞复杂了,所以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远高于自身品牌和体系简单的年代。”上海星硕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袁学娅近日发文感慨“行业的难点是把自身搞复杂了”,直言“品牌不是注册就能成就的,需要文化的注入和时间的打磨”,举证了巨无霸万豪在收购喜达屋之后的种种问题。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但凡企业家十之八九是希望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所以做“大”不是错。但个人认为,有意将自己的企业做“大”的老板们,不妨参考下北大汇丰商学院魏炜副院长的提议。
“我们以前在讲企业竞争的时候,都是站在企业边界来看企业的竞争。但现在我们讲一个企业的竞争,光站在企业边界去考虑的话,可能不行了,可能你更多看到的是这些企业以它们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生态系统有很多不同类型,比方手机行业,有华为、三星的这类生态系统太欣新材料科技,有苹果的这类生态系统,也有小米创造的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前一天,滴滴在印度给了OYO1个亿;后一天,滴滴就宣布过冬——裁员15%涉及员工2000人,对非主要业务“关停并转”。有朋友笑道:“真是个奇葩的企业,自己都活不下去了,还给人家钱。”
前不久,外媒问携程董事长梁建章“携程进行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投资和收购,包括收购MakeMyTrip的主要股权,以及收购Skyscanner和对于未来的投资或收购,你关注哪些类型的公司?”,他的答案很明确“携程致力于旅游业,这是我们的核心业务。这就意味着在我们所有的投资都与旅游有关”。2018年,携程投资了Boom Supersonic,它是超音速飞机领域领先的初创企业太欣新材料科技,支持它们的新型Mach-2.2客机的加速度。“当Mach-2.2运行时,旅行时间将大大缩短。例如,从旧金山到上海的航班只需要6个小时,而目前的飞行时间是11个小时。”
每年讨论酒店生意难做的时候,总有为单体酒店或者一票的小品牌,操碎了心,总担心人家活不下去、会被大集团生吞了。
2018年底的时候,有业内的朋友跟笔者透露说,当地一家酒店“今年10月,就做了1个亿,提前完成了2017年定的小目标,‘6’地很”,并表示这家酒店在当地比某些一线国际酒店品牌还要受认可,做个营销活动都是给真金白金的简历,吐槽“有些大酒店反而是流于表面、变得越来越无聊”。
过去,大家总是看木桶的“短板”,总想把一桶水装满,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现在更多看的是“长板”——你的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小而美”是有春天的。
丽晶和六善在全球的数量都不多,但是品牌特色和定位突出,被洲际收入麾下。六善被洲际收购的当天,有网友评论到“Wow,我的初恋和最爱要牵手了”,可见大众对于这些小众品牌的喜爱程度。
根据迈点研究院《2018年中国酒店业品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高端酒店品牌国内新增客房供应量32845间、同比2017年增速放缓,其中,城市门店规模趋向小而美,郊区门店配套产业链丰富;在经济型酒店领域,区域性小品牌迎来新生期,位置好价钱还实惠;在精品酒店民宿领域,小众品牌积累客群,性价比依然是主打招牌。这些都是聚焦之后,由“小”搏“大”的聚变效应。
所以,对于更多的小品牌/小企业,不妨沉下心来修炼内功、活出自己的个性和竞争力。没准儿哪天,你就会巨头/资本看上——无论是谁,都不会把资本浪费在一滩烂泥身上,资本只会赋能那些会走路的企业。况且还有OYO这样的平台专门收纳“小”酒店呢。
市场越大,越需要专业化的公司。个人建议,未来,大集团思考“生态”,小品牌聚焦“专业”。这就好比在一家企业的管理层:CEO永远是思考战略问题,而一线管理者就是执行层面的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