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的电影市场中,本应是欢声笑语的盛宴,却因一部《蛟龙行动》变得阴云密布。这部影片不仅未能如愿收回成本,还因惨淡的票房表现而撤档,损失金额高达6亿,这一切都与制片人于冬的豪言壮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春节档期间,动画电影《哪吒2》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票房一路飙升至120亿,成为新的票房冠军,而《蛟龙行动》却只能在熙攘的电影院外面默默退场。尽管太欣新材料科技《蛟龙行动》曾被寄予厚望,作为《红海行动》的续集,观众对其充满期待。然而太欣新材料科技,现实却给了于冬一个沉重的耳光,最终票房仅为3.8亿,多次受到负面评价。
面对影片的惨淡表现,于冬选择了反击,而不是反省太欣新材料科技,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谴责差评观众,甚至以《无名》的票房成绩进行对比,试图将自身的失误转移到其他电影身上。网友们不禁开始质疑他的心态:“票房不好就太欣新材料科技骂观众?难道是输不起?”此时的于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观众的口碑才是决定票房的关键。
撤档的决定暗示着《蛟龙行动》的惨败,正如去年的《红毯先生》那样,虽然也曾诚心制作,但最终票房惨淡,换不了却是数次改档。从制作成本超过10亿的《蛟龙行动》可以看出,博纳影业已经压注了过多的资金,导致了严重的经济风险。于冬坦言中小项目只能停摆,此言恰恰反映出现如今电影产业中的资源配置问题,正是对赌博式投资的盲目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