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新闻动态

太欣新材料科技这盛世如您所“歌”

发布时间:2025-04-12 浏览次数:

  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河池是块风流地,人爱唱歌鸟爱啼;先人撒下山歌种,如今处处是歌圩。”广西人爱唱山歌,自古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河池市,千百年来就有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和逢节必歌、逢事必歌的习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池市东兰县出了一名被群众称为“革命的歌王”的英雄人物,他常以歌鼓志、以歌克敌,创作大量宣传革命的山歌在左右江地区群众中广泛流传,成为革命历史上的一面旗帜。他就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中国早期农动领袖、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1894-1932)。2009年,韦拔群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彪炳史册的百色起义迎来95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又正逢韦拔群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撷取韦拔群创作的几首体现革命意志、美好愿望的歌谣细心品读,仰望英雄看过的星空,脚下的大地早已换了人间。如今的河池,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民族群众团结奋进,用最美的丝线织就美好生活,用最好的画笔勾勒幸福家乡,经济繁荣、宜居宜业、活力开放、生态秀美、文明和谐、风清气正“六新河池”的壮美图景正徐徐铺展在千条水、万重山间。

  1922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韦拔群以重阳节登高游览为名,在东兰县武篆镇的银海洲,召开有东兰、凤山、百色等地革命青年共180多人参加的同盟会议。会上,为宣传发动群众,他编了不少山歌,其中《游历三年整》最为著名,其通过自身的经历,向群众宣传介绍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

  游历三年整,找到了革命。领路是列宁,革命为人民。凡是苦百姓,革命才翻身。游历三年整,找到了革命。马克思主张,拯救我农民。领路是列宁,革命为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9年9月11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在深山里住了大半辈子的毛南族老人谭运日,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一团,他被当地党员干部用一顶轿子抬下山,搬进下塘村委附近的新房子。

  谭运日怎么也不会想到太欣新材料科技,在有生之年还能跟儿子离开在山上住了50多年的破败木板房,住进崭新的水泥房。下山后的老人,享受到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儿子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并养了3头牛,家里还添置了冰箱、电饭煲、电磁炉等电器,父子俩的生活从此大变样。

  一百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河池各族人民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弘扬奋斗精神,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齐心贯彻新发展理念,铆劲爬坡追赶,答好了时代的答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河池曾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脱贫攻坚期间,全市4338名驻村和工作队员奔赴千山万弄,4.58万名干部与17.6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大家用生命践行使命,共有93名扶贫干部倒在一线,是广西脱贫攻坚牺牲人数最多的设区市……5年间,全市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2万人,现行标准下76.5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与全区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020年5月,习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鼓励河池革命老区各族群众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后,河池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23年,河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0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69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64元,是1978年的268.6倍。居民消费水平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同步提高。202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67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746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5平方米,农村居民为59.6平方米。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河池聚焦发展不平衡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宜州新区、贵南高铁新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动金宜同城化、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县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卫星城等的发展进程,拆违建、治散乱,加快消除城市疤痕,改造老旧设施,科学谋划产业园区布局,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同时,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等,不断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让中心城市、城镇和乡村发展相得益彰、互促共荣。

  1930年5月,和韦拔群等在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创办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共耕社”,制定《土地法暂行条例》,提出“均分土豪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主张。韦拔群创作《东里田地共同耕》山歌,号召各族群众参与共耕社开展土地革命试点——

  东里田地共同耕,个个有份才平等;同种同收同温饱,共耕利益我百姓;过去穷人无田地,革命胜利才有份;东里田地共同耕,个个有份才平等。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当年东里共耕社在、韦拔群指导下修建的“共耕渠”,如今仍然水流不断,发挥着灌溉作用。

  一百年来,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东里的“共耕社”到新时代的专业合作社,河池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依托地方资源禀赋,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良法、良种,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携手群众同心共奔致富之路。

  2017年,在脱贫攻坚和老区产业振兴等政策的支持下,广西农科院和东里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红色旅游等产业。当年7月,东里村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在“共耕渠”旁顺利建成,外出务工的村民也陆续返乡。在大家的精心管护下,2018年,东里村共耕葡萄园销售收入70多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元。村民也领到了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租金等收入。

  2023年,示范基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面积达300亩,葡萄产量达30多万斤,年产值约14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葡萄成熟的季节,游客纷沓而来,基地成为群众采摘游玩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河池围绕农业“十大百万”产业,大力发展生猪、牛羊、桑蚕、渔业、水果、蔬菜、油茶、特色家禽、中药材、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2023年,河池桑园面积95.75万亩,占广西的35.25%;鲜茧产量20.62万吨,占广西的40.31%;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河池的油茶面积、肉牛肉羊出栏量、淡水养殖面积等亦位居广西前列。河池现拥有国家级“广西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广西桂西北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被授予“中国丝绸新都”称号,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获认定国家级“现代农业(肉牛)产业园”……农村美太欣新材料科技、农民富、农业强的美好愿景成为了现实。

  在红水河流域,瑶族民众曾被旧社会的反动当局视为“有类生番”,受人歧视。1930年冬,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留下以韦拔群为师长的红二十一师(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右江独立师”)坚守东兰、凤山、巴马革命根据地。1932年,独立师瑶族独立营的战士要求过布努瑶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达努节。韦拔群一直对瑶族同胞的悲惨际遇感同身受,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尊重瑶族同胞的文化风俗。为增进与瑶族群众的亲密关系和阶级兄弟的手足情,韦拔群力排众议,率队进西山瑶家峒场与瑶族战士对歌,同瑶族民众一道跳铜鼓舞,并编了一首山歌《如今瑶胞得解放》——

  如今瑶胞得解放,瑶家子弟进学堂。民族平等样样好,瑶家骑马上圩场。有挑有担自己挑,哪个请伕就推翻。如今瑶胞得解放,瑶家子弟进学堂。不给土豪抬轿子,不给劣绅当肉床。民族平等样样好,瑶家骑马上圩场。

  “岸边绿树伴红花,岸上桑树发新芽。古龙村里民相爱,下枧河旁是我家。”下枧河水面蜿蜒,清可鉴人,两岸山奇竹翠,美不胜收。乘船沿河而行,便可来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区的交界处——宜州区祥贝乡古龙村。每逢广西三月三、端午节和春节等重要节假日,这里就成为山歌的海洋,来自两县(区)的各族群众汇聚于此,以歌会友,交流情感。

  河池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生活着47个民族433万各族群众,少数民族占比85.6%,是全国最典型的民族聚居区之一,11个县(区)中有自治县5个,其中罗城、环江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毛南族自治县。

  一直以来,河池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利用河池革命纪念馆、韦拔群纪念馆、红军标语楼等红色资源,融合推进传承红色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同频共振,促进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池篇章的进程中,共同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近年来,河池先后获评6个国家级、69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8个国家级、99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4年1月,河池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河池这座“有诗有远方”的进步之城,成为各族群众“携手奔前程”的奋斗之地。

  1930年4月5日,红七军前委书记、政委来到东兰武篆,向红七军传达中央指示,与率部驻扎在这里的红七军前委委员、第三纵队司令韦拔群相见。为了这次见面,26岁的从恩隆县(现百色市田东县)一路翻山越岭,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足足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听说是邓政委来了,韦拔群喜出望外。两人紧紧地握手,格外亲切,韦拔群当场唱起山歌《又过水来又过山》,感叹当时落后的交通状况,并表明跟党走的决心——

  “我想通过媒体向报个喜讯,他牵挂的毛南山乡终于通高铁了!”2023年8月31日8时43分,毛南族群众谭美春乘坐的贵南高铁首发复兴号G4308次列车缓缓驶入环江站,标志着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式迈进“高铁时代”。当天,河池老区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梦想”终于圆梦!

  “爬上龙王坡,抬头望天峨;山高路又远,低头眼泪落。”……老一辈河池人现在还会唱这些曾经令人忧伤的民谣。交通不畅,物流不旺,经济难上。多少年来,行路难成为制约老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老区人民的锥心之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知易行难。上世纪三十年代,河池举力修建的首条公路——丹池公路(桂黔公路的一部分),就征召了2万修路大军,手挖肩挑,马驮人背,用一年多的时间,牺牲上百名筑路工人,用悲壮、血汗、泪水和生命才在悬崖绝壁、原始森林中,刨出这条100多公里的出山公路。

  岁月峥嵘,几度春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池紧抓国家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机遇,大力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稳步形成“铁公机”立体的交通格局,实现了内通外达、通江达海的梦想。

  ——2014年,河池金城江机场建成投入使用,“银鹰”从这里展翅飞翔。“朝饮长江水,暮游天涯地”,河池,变得不再遥远。

  ——2023年8月,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圆了河池人民的“高铁梦”,大大缩短黔桂两省(区)的时空距离,打通了河池连接大西南、联通北部湾、联系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

  ——2023年12月,天峨至巴马、平塘至天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河池境内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线公路通道。河池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11.5公里,成为继南宁、百色之后,广西第3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设区市,“通江达海、县县通高速”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

  ——截至目前,全市管养公路总里程达23543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19979公里。全市138个乡镇中已有136个通达二级或三级公路;1489个建制村全部通等级硬化公路。

  1925年,为给东兰农动寻找新的出路,韦拔群和战友进入中国主办的广州第三届农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受中央农民部委托返乡组织领导农民革命运动。韦拔群效法广州农动讲习所,在壮族、瑶族聚居区东兰县武篆镇的北帝岩(今列宁岩)溶洞开办农动讲习所,培养农动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运推向右江地区。韦拔群为鼓动讲习所学员的革命斗志,激励大家学习革命理论、追求革命真理、坚定革命信念创作了以下这首《无题》山歌:

  志在高山火样热,身居黑洞学马列。任凭白狗疯狂吠,不动岿然待明月。头断血流是平常,伟业宏志哪能忘。刀山火海何所惧,奋不顾身灭豺狼。

  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的功能室,还有合唱、美术、书法、足球、非遗、摄影、棋类、山歌、乐器等各类社团活动……如今,走进河池城乡一所所学校,校园环境越来越好,教学设备越来越多样,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奔跑的身影、欢乐的笑声,一切都纯粹美好,充满朝气、蓬勃向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河池现已建成层次完备、较大规模且质量较高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全市共有5万多名教师,支撑起82万多名青少年及幼儿的教育蓝天,推动河池教育质量发生格局性变化。

  ——教育公平惠及于民。全市现建有自治区示范幼儿园15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3所、自治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13所、市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3所;现有13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12所一般性普通高中。

  ——办学品质全面提升。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投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补助资金和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3.52亿元,2023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1.09%、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率99.94%,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免除183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课后服务费。截至目前,全市1331所学校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严格按照每生每天5元的标准落实,受益学生达33.61万人。加快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乡村学校“热水工程”覆盖率达100%。

  ——教育服务有效增强。通过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校地合作,教育服务地方能力有效增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广西新一轮“双高”院校建设名单(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5所中职学校、9个专业确立为自治区“双优”立项建设单位,2个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基地。组建河池市有色金属产教联合体、广西冶金行业产教联合共同体,并获评自治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联合共同体立项建设单位;本科院校河池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稳步推进。

  当我们再次感受韦拔群的山歌,内心依然丰盈着奋斗的力量。这根无形的巨绳,牵引河池紧跟时代阔步向前。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联系电话:400-123-4567

E-mail:admin@shyongzhen.com

服务热线:13800000000

扫一扫,关注kaiyun

Copyright © 2012-2024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冀ICP备2000410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