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就是“风险资本”。它主要通过在一级市场买入企业股权,待企业上市后在二级市场卖出股票,或直接转让股权等方式获利。一个成功的投资,收益倍数可高达数百倍乃至数千倍太欣新材料科技。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失败的投资,是名副其实的高风险、高收益行业。
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说明其收益为何如此巨大:项目市值=净利润*市盈率(PE)。投资人一方面赚取了企业发展的红利(利润和资产),另一方面还赚取了资本性的收益。市场对企业增长潜力、行业地位、赛道优势等预期,会综合反映到项目的估值倍数上。好的项目可以形成“戴维斯双击”,市值水涨船高。这与一般生意所产生的经营性收益是不同的。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就是在寻找这样一个标的,能够完美地撬动资本杠杆,获取超额收益。
无论风险投资(VC)还是PE(私募股权投融资),其投资标准一定会涵盖项目价值、估值和风险这三大要素。
了解投资人的评价体系,对于正确认知自身非常关键。投资人心目中的好项目,一定是质地优、价格好、风险低的。倘若不能尽数符合,项目方也可以学会探讨出一个平衡点,这是融资成功的必修课。
产品力如何?客户感知到的价值是否明确?得到客户认可的产品才是好产品。产品型公司更适合标准化、规模化复制,会有更高估值待遇;服务型公司模式重、增长不够快,不是机构投资的首选。
技术自主、可控最被投资人认可。他们钟爱那些具有颠覆性、领先性的项目,尤其是那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代表着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坚实的技术壁垒。重要的是,这些技术不仅要先进,还要已经具备商业化应用的条件。此外,技术路线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它需要在产业链中具有明显的独占性或互补性,难以被竞争对手替代。
市场和客户的核心痛点是什么?只有刚需才足够迫切,解决刚需的价值也最大。以前互联网创业经常涌现一些针对伪需求的产品,其创业根基可以瞬间被撼动。对痛点需求的分解是否精准?关系到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否落地成功。
通常百亿级的市场足够孕育几家上市企业,更大的市场对应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太小的市场(比如几十亿),则九死一生,企业要足够优秀才能剩者为王。高速增长的市场,蛋糕在持续做大。优质企业能够高速成长,甚至在风口上猪也能飞。
虽然风险投资会天然涌向新兴赛道、朝阳产业,但入局过早容易成为前浪,入局过晚又吃不到高增长红利,甚至连拿到一个玩家席位的资格都没有了。创业时点最好卡在赛道爆发的前夜或正高速增长的阶段。
政策驱动还是市场驱动,或者兼而有之。投资人的行业认知不同,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倾向。
考察创始人的工作能力、性格品质、健康情况、财产等。过往履历和工作经验能否匹配创业的需要,认知是否深刻且超前,组织管理能力强不强,后方是否稳定等。早期投资就是投人,创始人不行,整个项目就完全没有希望。
管理层应具备资深经验,且专业能力互补。一个没有合格供应链管理经验的总监,是不可能在高速发展中不犯错的。同样,一个资深的供应链总监也没能力负责其他板块。
要找准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投资人经常会问与其他同行竞争者的区别,如果能体现出差异化,和自身独特战略定位,就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投资的机会。
除了日常经营模式,需要关注公司的销售团队是否健全、渠道网络是否给力、是否有一些独特的禀赋能够超与对手(例如排他性的关系/资质)。
和对手相比能否具备优势,如何保持和扩大优势。涉及产品、技术、团队、模式、资金等多维度比拼,护城河越宽深,项目的投资价值越大。
估值用俗话讲就是看价格贵不贵。投资人希望项目的价格至少是合理的,能有折扣更佳。判断价格高低的核心在于寻找恰当的参照。
早期项目估值不高,主要参照项目质地、团队、行业及政策等因素给予综合定性,符合买方心理预期即可。
足够好的价格是投资人安全垫和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这就是为什么显著高于正常估值区间的项目,后续融资的潜力会大打折扣。项目方不应一味追求高估值,那只是表面光鲜,最终能够上岸才是王道。
为避免竹篮打水,投资人必须识别一切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的风险。在股权退出的漫长道路上,主要的风险因素有:
如果以上风险是可控的,或能够在发展中逐一解决,将有助投资人下定决心。项目方应站在投资人立场上,做好应对,展现对资方负责任的态度。
种子/天使阶段,估值都较低、风险极高且难以预测,基本会专注在项目基本面上。
上市前项目,基本面已获得验证,则更多考虑价格和上市成功的可能性。A/B/C/D轮项目最为复杂,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民币基金风险偏好更低、价格敏感。尤其对于国有资本,国有资产流失是其高压线,相应更可能为了安全而在项目质地上有所妥协。
即使是同阶段太欣新材料科技、同属性的投资人,其风格策略也有差异。有些通过分散投资组合的方式,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平衡,出手相对激进一些。有些要求投少投精,看准下手,各方面要求都很苛刻。
热门项目追逐者众多,也会抬高估值。投资人为了抢到份额,可能不得不在既有标准下有所妥协。当然,也有坚守原则的机构。